学报编辑部
我们在此言说——写在《师说》首发之后
2015-07-07 15:15 林志芳  审核人:   (点击: )

我们在此言说
——写在《师说》首发之后
林志芳
5月底,因为赶赴一个人文教育论坛,我遗憾地错过了《师说》的首发仪式。拿到刊物时,已是6月末了。从编辑部韩处长手里接过来,厚厚沉沉的一本,封面上是孔子的图像,绿色的底子,干净素雅,像我们初夏明净的校园。
我的记忆却回到了去年的冬天。记不清那是第几次通稿会了,天冷得很。编辑部很多老师感冒了,喷嚏咳嗽声不断。那次会议大家擦鼻涕与灰尘(临时找到的会议室落满了尘土)竟用掉了一卷纸。当时讨论用稿的标准与学报的定位,韩处长与孙主任部署得很仔细,大家讨论得很激烈,甚至有些争论。会议一直开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班车要发车了,大家才匆匆离去。
寒假里最后一遍复审,隐约记得已经临近春节了。为了早一点把意见反馈给出版社,韩处长跑了好几趟。之后,他说,看稿的任务无论找到编辑部的哪位成员,大家都愉快地承担了。大家似乎有一种默契,为了刊物,不用多言语。
我负责的是语文教育类的稿子,因为是自己熟悉的领域,约稿看稿都没有觉得是格外的负担。只不过每每参加学术研讨,开始盯着行内的专家,“我们有了自己的学报,您能给我们一篇稿子吗?”因此,也常常被同行打趣:做了“小编”,体会到“小编”的不容易了吧?
当然,“小编”会有些不易,但是在我们的学报创刊的关键时候,能做的事,就一定不推辞。学校的各项发展也不过刚刚起步,学报作为一所学校学术交流、展示的平台,代表着这所学校文化的高度,我们正合力撑起这个高度。
另外,学报的意义还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言说的场所。海德格尔说:“诗人让语言说出自己。”其实,何只是诗人,“人这个在者正是以说话的方式揭示世界也揭示自己。”日常的阅读,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别人对世界的解释。而我们,终要经由这些文字,走上自己的解释之途。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写作是言说,是确证,在一定层面上,也是救赎。
《师说》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场所,使我们可以更自如地言说。关于学科的思考,关于社会的认识,关于教育的信仰与反思。
经冬复历春。
《师说》第一辑终于带着自己的使命与大家见面了。作为参与编辑部的一员,我并不避讳承认“初生之物,其形必丑”。但是,我们相信,她会生机勃勃地舒展开来,日益美丽,像我们日益美丽的校园,像我们日益发展的事业。
抬眼望去,前面有诗和远方。
生活绝不止脚下方寸的土地。
201571日于虚静斋
(林志芳,suncitygroup太阳集团讲师,《师说》第一辑执行主编,“林志芳工作室”主持人)
关闭窗口
距离校庆庆典还有
0天
站内搜索:
 热点关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