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为加强对预算的内部控制,规范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与考核,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促进实现预算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预算管理框架
一、预算控制目标
预算业务控制是本单位内部控制的主线,其目标主要包括:
(一)预算编制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数据准确。预算编制过程中内部各处室间沟通协调充分,实现预算与资产配置相结合、与具体工作相对应,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已批复的预算指标在单位内部层层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严格控制预算追加调整,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三)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严格按照批复的金额和用途安排各项支出。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处室预算执行情况,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四)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决算分析工作全面有效,决算分析结果与单位预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二、预算管理流程
(一)预算管理整体流程图
(二)预算管理整体流程说明
预算管理流程重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分解、预算审批下达、预算追加调整、预算执行申请、采购、决算与绩效评价七个核心子流程,贯穿于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1.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活动的起点,各预算处室、学院依据本部门管理职责及工作规划,合理安排本部门业务活动,提出预算建议数,并填报基础数据资料,提交财务处,财务处把各处室、学院上报的预算建议数汇总审定后,报送分管副校长室,副校长审核后交给校长审核, 最后财务处上报。
预算编制的作用,一是加强计划管理,通过预算编制使各部门提前规划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二是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各部门提交预算建议数及基础数据资料,可以使预算管理处室掌握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预算后续审核及批复提供依据。
2. 分解
预算分解,是指把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或预算批复数按一定的原则分解细化到各个预算处室、学院,各部门根据经审批的细化数据调整细化本部门的预算额度。
通过预算分解,可以将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数或批复数在内部各预算部门之间进行综合平衡,保证各处室、学院预算数据符合财务部门的和指导方向和编制要求。
3. 审批下达
预算审批下达,是指将财务部门的最终批复预算数据细化分解,经财务处审批后,下达各预算处室学院的过程。
通过预算审批下达将预算批复数据合理的分配到各个预算处室、学院,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未经规定的追加调整程序不得调整。
4. 追加调整
预算追加调整,是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预算追加调整工作模式。
对于无预算事项或超预算事项原则上不得执行,对于确需执行的,须按规定的追加调整流程,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对于跨类项目,不允许调剂,同类项目间可以调剂,但须按规定的追加调整流程,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预算准备金各单位不得直接使用,必须按规定的追加调整程序,经过审核批准后使用。
5. 预算执行申请
预算执行申请,实际上是以此为管理手段,使我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得以有效落实,确保最后工作结果符合整体规划要求。
通过预算执行申请可以保证各预算部门或处室、学院的预算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通过执行审批也可以使领导了解我校开展的各项工作。
6. 采购
政府采购是指各单位使用财政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虽不是预算管理核心流程,但作为进一步落实预算的有效手段,也需严格管控。
政府采购,除严格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原则,遵照相关法规和要求开展工作外,还应进一步划清采购工作内部分工,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采购工作顺畅开展。
7. 分析、决算与绩效评价
执行分析、决算与绩效评价,是通过对各单位或处室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中和事后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月报及分析报告,使校长及上级部门及时了解预算的执行进度,通过编制年终决算对一年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即为年度绩效考评提供依据,也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三)预算收支结构
预算收支结构是对单位履行其职能的经济活动的总结和描述,在对单位收支活动进行分类与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任务主体在完成具体业务时可以发生哪些经济行为,或者不可以发生哪些经济行为。在内部预算批复后各处室就明确获知了所需完成的任务,以及与之匹配的资金。但是对于这些任务的具体执行者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这些任务,则需要将管控措施进一步延续到经济行为。所以设计经费收支结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
三、预算管理的风险点
(一)预算编制相关处室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或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预算编制超支或不足。
(二)预算分解和调整不合理,可能导致预算准确率较低。
(三)预算执行不力,可能导致预算缺乏严肃性。
第三章 预算监控体系
一、预算监控的目标
预算监控,是指定期或不定期的将预算执行结果同预算批复结果进行比较,旨在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预算监控的目标,一是实时记录预算执行过程数据,并同预算编报及批复进行比较,以改进预算管理过程;二是向领导及时提供预算执行进度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二、预算监控的作用
预算资金的实际使用,通过财务和业务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的进程,同预算编报及预算批复进行比较、核对,可以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改进预算管理工作,同时可以向领导及时、准确地提供预算项目执行进度以及经费支出额度等有效信息,从而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及建议。
预算监控,通过收集、整理历史年度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数据,可形成各年度口径一致、易于比较、格式规范的预算执行结果基础信息数据库,可为预算编报提供有效支撑;通过对各级预算处室、学院动态地收集预算项目执行进度数据及经费支出额度数据,可为各预算处室、学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对各预算处室、学院预算执行的控制;通过定期编制预算执行分析报表,或编制特定分析或建议报告,可向领导及时反馈预算执行的过程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预算执行的分析、决算及考评过程说明
(一)会计按时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月报,出具预算管理月报表,提交财务负责人,同时上报校长;
(二)各处室学院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统计表,形成相关报告,提交财务核算中心;
(三)财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和各处室、学院提供的资料,与预算分解明细进行比对,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上报校长并抄送预算执行小组各负责人,供其参考检查使用;
(四)预算执行小组监督各处室、学院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上报校长;
(五)年终,会计根据预算批复数据和会计核算数据编制预算决算报表,并作为预算绩效考评的基础信息;决算报表提交执行小组,同时上报校长。
(六)财务核算中心汇总分析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上报校长,指导年度预算绩效考评及下一年度预算的编制。
经费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控制经费开支,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工作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经费支出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流程概况
(一)本流程主要业务范围
本流程主要明确了我校经费支出流程的各个节点、岗位分工、管控要求,并对流程节点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对借款、差旅费、会议费、接待费、培训费、出国(境)费等六项重点管控费用的流程节点、岗位分工、管控要求进行了规范。
(二)本流程所涉及的处室、学院及职责
1. 预算科
(1)组织编制本单位预算,编制下达年度执行预算,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负责牵头制定经费支出标准,制止、纠正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及其他管理规定的行为。
(3)负责本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绩效评价和公开,参与决算编制相关工作;
(4)负责指导、监督报账会计的核算工作;
(5)负责对预算内经费支出事项的审批程序的完整性进行审核。
(6)负责定期编制本单位经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管理报告,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2. 核算科
(1)协助领导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2)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
(3)组织开展财务分析,提供全面、准确、及时、合法的财务会计信息资料。
(4)配合预算科工作,科学、合理地编制和执行财务处本部门的预算,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资金 。
(5)做好财务报表工作,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上报及时。
(6)审核会计凭证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计算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7)根据签批手续齐全的原始凭证审核报销。
(8)做好向财政局、教育局财务报账工作,确保资金正常有序运转。
(9)配合审计等外部监督部门开展检查、审计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 处室、学院
(1)负责提出本处室、学院经费支出预算数。
(2)负责据实提出经费支出事项申请,按规定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3)按照相关费用报销程序,提供真实有效的票据。
(4)掌握本处室、学院预算执行情况,确保经费支出不超预算额度。
(5)负责对本处室、学院经费支出中异常情况的处理,规范各项业务行为。
4. 分管校长
按照经费支出事项审批权限,负责对业务处室、学院支出事项进行审核。
5. 校长
按照经费支出事项审批权限,负责对支出事项经财务处长、分管校长审议通过后进行最后审批。